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是 深圳 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也是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文化、 客家 民俗风情的实物建筑群,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观澜古墟位于现 龙华区 观澜办事处新澜社区,西临 观澜河 ,是具浓郁 客家 风情特色的商业街区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繁华似锦,是外国商品进入 宝安 、 惠阳 、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
在当时,素有“小香港”之称,是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每逢农历的一、四、七都有集会,且为一天时间。整座建筑楼群主要建于清代中后期。
观澜古墟 现状
观澜古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浓郁 客家 风情特色的商业街区,整个街区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观澜大街,和四条东西走向的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以及沿 观澜河 的西门街组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街自北向南依次排开,均由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 观澜古墟古村落
东门街,有一座高八层、占地面积42平方米的 文昌 古炮楼(后改称成昌楼),它是 深圳 地区最高炮楼之一,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址。
斑驳的历史遗痕,为它增添了更多的沧桑与古朴,巍峨之势仍不减当年,它是 客家人 智慧与财富的象征。整个古墟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炮楼6座。
新东街,长85米,宽5.4米,是当时的日用百货、水果( 沙梨 、 柿子 、 山竹 、 菠萝 、 李子 等)、小吃、理发等商业一条街。
卖布街,又叫碎布街,长90米,宽3.2米,是当时洋布、省布(本地产布)的主要买卖地。洋布全部是从香港贩过来,有水运,也有路运,路运主要靠劳工们双肩挑,早上9点钟出发,下午4点钟左右就可以到家了。
这里之所以叫卖布街,是因为它整条街全是经营布匹的,所毗邻的宝安、惠阳、粤北一带的人都要到这里来买布,不仅仅因为它是商贸中心,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引领时代潮流的最新、最洋的布,而且商铺集中,货品繁多,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漫步卖布街,一些具标志性的残留痕迹,如商号二层正门之上的两侧,有“洋贸、布匹、省布”等字样,不难想象当时这里一派人潮涌动的闹市景象。从观澜大街进入卖布街不到50米向右拐,有一条立新巷,巷里有一座不大的古炮楼,它拥有观澜最大的炮楼门。
解放前,这座炮楼曾做过国民党某师的指挥部,解放后,曾做过民兵指挥部。在此炮楼的一顶角,生有一颗形态怪异、类似盆景的小 榕树 ,它美丽而凄婉,是这座炮楼唯一生命的见证。 观澜古墟
观澜古墟现状
龙岗顶街,这条街不长,有一座外观壮丽豪华,保存较完整的四层洋楼,名为“公益酒家”,意在服务于民。“公益酒家”占地面积为67.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公益酒家”的招牌名与楼的整个外观,都保持原貌。这里集酒家、旅馆于一身,主要面向外来的客商。
在公益酒家的背后,有一条龙岗顶巷,巷里有一家当时很有名的狗肉店,叫做“登康狗肉”店,是观澜最早、也最有名的狗肉店。
西门街,全长68米,在当时是杂货一条街。
2005年,观澜古墟被确定为宝安区第三批 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点。
观澜古墟 历史
曾经号称“小香港”
据介绍,观澜古墟位于观澜街道 新澜社区 ,东临 观澜河 ,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古墟由观澜大街、卖布街、龙岗顶街、新东街、 东门街 、西门街、南门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和巷组成,占地6万平方米。据历史资料记载,每条街道在当时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如观澜大街是文化、教育中心,聚集了书店、照相馆等商家,卖布街是各类布匹成衣及配套的专业市场,龙岗顶街主要集中了酒家、旅馆和娱乐场所。
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惠东宝地区最繁华的集市,号称“小香港”。观澜古墟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红楼(公益酒家)、客家居民楼和西洋民居楼数百栋,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堪称深圳近代民俗一条街。
2005年,观澜古墟被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确定为 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点,也被区委区政府纳入“十一五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使其成为宝安又一张文化名片。
观澜古墟 展望
建空中步行旅游走廊,据 深圳市宝安区规划分局 信息,整个观澜古墟的规划已完成,其中将具有地域性的旅游体验等现代元素,作为激活手段使古墟复兴。
针对特色旅游、商业激活、公共活动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特点,宝安区规划分局提出古墟复兴三大策略。
首先,梳理商业业态,集合观澜地区各种产业,将其组合编织布置相关角落,在规划建设中引入的商业业态为客家餐饮、社团活动、休闲娱乐、特色旅社、时尚艺术、佛学活动等六大类,使其再现观澜地区现有特色商业和文化功能,使古墟成为浓缩的“小观澜”;其次,规划设计开放活动空间。整个旅游区的各种活动将以古墟为点、碉楼为线自西向东扩展至观澜大街,借助古寺的修缮复兴带动旅游区活动带的形成;再次,规划一条空中步行旅游走廊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场地高差和建筑内垂直交通体系,创造一条穿越室内外的 旅游线路 。该旅游走廊将作为刺激点将古墟旅游带活,并引发商业的兴盛。这条空中旅游走廊将成为观澜古墟的黄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