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学宫

2024-03-18 19:22:36 深圳旅游 96

番禺学宫位于 广州市 越秀区 中山四路 42号,现即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这里 清代 以前为 番禺县 县学和祭祀孔子的 文庙 (在 承宣 街,位今 北京路 之东, 烈士陵园 之西,属番禺县管辖)。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 知县 毛忠 、 训导 李昕 始建。现在的格局形成于 清 乾隆 十二年(1747年)。 道光 十五年重建。原学宫阔三路,深五进。现左右两路除尚存 明伦堂 、光霁堂外,大部分建筑已毁坏。中路现存 棂星门 、 泮池 拱桥、 大成门 、 大成殿 、 崇圣殿 及东西廊庑。占地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规模较大,面阔五间24.72米, 进深 14.22米,高12.62米。 单檐歇山顶 ,黄 琉璃瓦 , 抬梁式 木结构。由于毛泽东同志于1926年在此举办农民运动讲习班,1953年这里被辟为 农讲所 旧址纪念馆,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番禺学宫 历史地位

番禺学宫与 德庆学宫 、 揭阳学宫 一道,同为广东三大学宫。

番禺学宫

番禺学宫 历史记载

据清朝同治年间《 番禺县志 》记载,宋朝淳祐元年(1241年)在县东南5里创建,后来被毁。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毛忠、训导李昕建于东城内,后被火焚毁;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修于本址,为当时地区最高学府,建成后再次被火焚毁。清代以前为番禺县县学和祭祀孔子的 文庙 ,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在此举行祭祀典礼。现时格局形成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 道光 十五年(1835年)重修。原学宫阔三进,深五进,规模宏大:大门是花岗岩石雕琢的棂星门,正面有 大成殿 、 崇圣殿 、尊经阁;左侧有铺、土地寺、科痒、儒学署、 明伦堂 、光霁堂、八桂儒林、园、廊、名 宦寺 ;右侧有铺、节孝寺、训导署、忠义 孝弟 寺、 射圃 、乡贤寺、廊等。 戟门 后有池畔一口,中建石桥,再进内是大成门,两旁是更衣所及东庑西庑。各种殿堂组成红墙黄琉璃瓦的建筑群。目前左右两路除左侧尚存明伦堂、光霁堂外大部分建筑已毁;中路建筑尚存棂星门、 泮池 拱桥、 大成门 、大成殿、崇圣殿、以及东西廊庑,东斋东墙上镶嵌有《番禺府县新生印金章程碑记》等6块碑刻。占地面积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规模较大,面阔五间24.72米,进深14.22米,高12.62米,木质结构。1906年改为番禺中学堂的八桂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大部分租给毛泽东等主办的 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六期设于此。1953年辟为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纪念馆,1961年3月4日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5年维修时,挖空 大成殿 金柱腐朽部分,用 钢筋混凝土 加固,仍保持金柱外皮。


番禺学宫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坐北朝南,学宫原是县学和祭祀的文庙。每年农历二月、八月均在此举行祭孔典礼。大成殿为奉祀孔子的主殿,崇圣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之处。


学宫建筑规模宏大,原广三路、深五进。由南至北,中路有照壁、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东路主要有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西路主要有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射圃、乡贤祠等。中路的棂星门,是一座花岗岩雕琢的六柱三门牌坊式样的建筑,柱头上各立一石狮,正面雕有云龙等纹饰,门两侧是红砂岩高墙。大成殿、崇圣殿前面皆有较宽深的月台,殿面均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又均是“二龙争珠”脊饰。学宫四周红墙回绕,宫内黄瓦朱墙围成重重院落,间有木棉、龙眼等参天古树掩映。整座建筑,显得严紧规整,疏朗自然,肃穆稳重。


学宫之设,年代较久远,据同治年间编修的《番禺县志》记载,县学始创时在郡东门内,附在郡学的西庑。宋淳祐元年,知县诸葛钲在县东南五里创建,后毁。元至元三十年又暂附在南海县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吴忠和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番禺学宫。又据《番禺县续志》载,清光绪三十二年,学宫北部及西北部改为八桂中学堂,拆毁尊纪阁、射圃等处。三十三年重修学宫时,把大成殿、崇圣殿、碑廊等青色琉璃瓦顶改覆黄琉璃瓦。后开马路,又拆去门前的照壁。


大革命时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为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扩大招生至三百多人,因而迁所至地方宽敞的番禺学宫,并聘请毛泽东同志担任所长,教员有肖楚女、彭湃、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阮啸仙等。学生毕业后,奔赴各地从事农民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1956年,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该处正式成立“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该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番禺学宫这一古老建筑,遂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