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毗邻广州火车站,占地54.43万平方米,是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195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7月起免费开放。流花湖因湖东北面有南汉朝古迹流花桥而得名,水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广州市的四大人工湖之一,目前仍保留蓄洪排涝的功能。
流花湖公园具有亚热带风光特色,多以棕榈植物、榕属植物、开花灌木及开阔的草坪为主。全园分为游览休息区、娱乐活动区和花鸟盆景观赏区等3个开放性区域,主要景点有流花西苑、法兰克福花园、鹭岛和榕荫游乐场等20多个。流花西苑是岭南派盆景的发源地,被称为“岭南盆景之家”,所培育的盆景作品曾赠与埃塞俄比亚皇帝、英国女王等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历次参加国内外盆景展均获大奖。在历届流花湖人的精心管理和建设下,流花湖公园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公园环境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被评为广州市首批文明公园、广州市首批健康机关、广州市文明优质服务示范公园、广州市文明单位,广东省首批健康促进示范机关,并在历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上屡获殊荣。 2017年,公园成功举办第二十三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和广州市首届簕杜鹃花展。
发展历程
在古代,广州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水”城市之一,因而确立起古代广州作为国际性贸易大港的重要交通地位。古代广州城的湖泊,主要有西湖、兰湖和菊湖等,三大湖是相通的;其中,兰湖是广州唯一的天然湖泊,是小北江天然堤外侧洼地潴水而成。
兰湖在秦汉时面积很大,北起今桂花岗,南达今东风西路,西接驷马涌连珠江汇入海,东连象岗山(今南越王墓博物馆处)入城内,面积约260万平方米,依山通海,水波不兴,是广州北上中原的主要内港,来往广州的船只,都经驷马涌从这儿入广州。当时广州西关还是一片茫茫怒海。
汉代时,由西、北江水路入广州的船只多泊于兰湖,离、赴任官员多由此处进出珠江。其时,象岗山至桂花岗湖滨一带树木森林,夕阳西下,“渔樵唱晚”成为汉代羊城八景之一。南越王赵佗归顺汉朝以后,为表臣服之意,在兰湖畔象岗山上筑朝汉台,并每年到台上朝汉一次。
晋代时,兰湖是一个风光明媚的捕鱼浅水湖区。因有白云山、越秀山为屏障,兰湖避风条件好、风平浪静,是渔民和客船的避风塘。
隋、唐、宋代,南海县署均在兰湖旁。唐代,兰湖是城郊重要的游览点,唐代李毗于象岗山下建“余慕亭”,为离、赴任之刺史必游之处。五代南汉对兰湖加以开浚。兰湖在宋元时期仍存在,社稷坛也建在湖上。明代,兰湖渐渐淤积变成一片沼泽,乡人开始在上面种植茭笋、菱角和莲藕。入清以后,湖水变枯。到民国时期,兰湖面积缩小到100万平方米,为种植菱角、莲藕、茭白等的水田,大雨即淹。
而今兰湖东部低地已为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等所据;西部低地于1958年由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义务劳动辟建为人工湖公园,初建时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取名越秀西湖,后因湖东北边有南汉古迹“流花桥”而于1963年改名流花湖公园。1967年,流花湖公园因文化大革命(当时“流花”两字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而改称红湖公园并沿用至1978年。1978年后恢复现名。如今仍留有兰湖历史印迹的唯有盘福路医国街内残留的兰湖里、兰湖前、兰湖巷等地名。
美丽传说
流花桥与流花女
广州历史上有不少古桥,现存的古桥当中以流花桥最为古老。流花桥始建于南汉。南汉对兰湖加以开浚,疏凿兰湖和引城东北甘溪水,使之连接起来。南汉皇宫依水筑建了一座芳春园(又名甘泉苑),位于今兰圃附近。园内广建宫室楼台,遍植奇花异卉,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并修有一座木桥为枢纽,下可通舟。相传刘室宫女早起梳妆时,掷隔日残花于水中,落英缤纷,漂流桥下,故名“流花桥”。明代,广州的理税太监改建此桥,以石易木,并在桥上建亭。亭内有“民乐”题匾,故又称“民乐桥”。1949年后,桥下明涌改为暗渠,桥失去了交通功能,昔日流花桥的景致已不复存。现仅存清代重修的桥面,侧刻“流花古桥”四字。
新千年的元旦,流花湖公园在湖畔(蒲林广场)安放了一座“流花女”雕像。雕像表现的是一个深锁宫中的侍女晨起梳妆,把花儿丢落水中,期望这小小的花儿,化作一个讯息带给宫外的亲人。这个雕塑精美的流花女像,也许令不少人想到那段历史传说,回味那种“侯门一入深如海”的情景。
浮丘石
浮丘石是古代广州城西珠江中的一座石岛,形状似浮在水面的小丘,因而名“浮丘石”,它位于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
古代,浮丘石四面环水,船舶纵横。据说,晋代的葛洪曾在浮丘山脚炼丹,留下了“丹井”的古迹。在唐代和宋代,浮丘石上曾修筑过不少亭台楼阁,主要是根据浮丘公的神话传说而建。清代时“浮丘丹井”是羊城八景之一。民国未开马路前,浮丘高出西关平原3米。20世纪50年代修筑中山七路时,浮丘石被凿,但地势仍较周围高。
悠悠岁月中,浮丘石有一段传奇——
传说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也瞎了一只眼,人称浮丘叔。他们两人共用一目,在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度日。邻居见他们生活艰辛,不时送些麦豆给他们。一天,邻居二叔婆又送来麦豆,浮丘公过意不去,两人你推我让,浮丘叔开了口,说“麦豆我们收下,用来做种子,开荒种地”。第二年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下开荒。浮丘山的表土下全是红色砂岩,开荒十分艰难,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面下种。别人一天种3斤种子,他们种一斤种子需要3天。那年还遇上大旱,他们两人用一目,摸索着抬水浇地。日落回家时顺便挑回一旦柴草,用来换点盐度日。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收成的时候,令人奇怪的事发生了。他们种的是麦豆,收获的却是金灿灿的金豆,连那些豆杆都变成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
为了报答邻居们长期的帮助,他们悄悄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在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撒金巷,后来叫“积金巷”。
1、芙蓉洲
芙蓉洲景区是流花八景之一“芙蓉三醉”,位于流花湖公园北面,建于1976年,占地约2100平方米,此处三面环水,波光涟漪,景区内种植了上百株木芙蓉,每逢开花季节(8-10月),芙蓉遍开连绵,与湖水相映照,惹人注目。洲内依水修建了一处亭廊建筑,风格别致优雅。这一亭廊建筑,是岭南第二代建筑大师郑祖良在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它以空间轮廓构成芙蓉洲主景的框架,一直被视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园林建筑的典范。
芙蓉洲景区内因种植了大量的木芙蓉而得名,木芙蓉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花朵在一天内能变幻出三种不同的颜色,早晨初开时花朵为洁白色;中午时分,渐渐变成粉红色;到傍晚即将凋谢之际,变为深红色。木芙蓉花之所以能够“一日三变”,因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发生变化。
2、鹭岛
鹭岛景区是流花八景之一“银鹭齐飞”,是流花湖公园当年挖湖建园时期形成的一个湖心小岛,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四周湖水环绕。因岛上树木葱郁,招引了不少的鸟类,尤其以鹭鸟居多在此聚居,“鹭岛”因此得名。该岛于1981年被广州地区绿委定为招鸟基地,通过人工招鸟和实行封闭式保护后,成功招来了鹭鸟,浓荫亩亩鸟千双,每天早晚鸟儿飞进飞出蔚为壮观,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赏,有广州闹市中“小鸟天堂”的美称。
1999年开始,公园充分利用鹭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探索鹭岛人工湿地的建设之路,在经历了自行摸索、专家论证、全面实施三大阶段的不断实践,鹭岛人工湿地的建设逐步进入了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的轨道,以鹭岛为中心的人工湿地初显生态效应。目前,鹭岛成功招引和集居了大量受国家保护的野生鸟类,如灰鹭、白鹭、红耳鹎、白头鹎、鹊鸲、暗绿绣眼鸟、乌鸫等,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鸟类品种,如红嘴相思、白头翁、八哥、画眉等世界濒危鸟类,成为市民游客不可多得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场所。
3、烟雨亭
烟雨亭位于公园东南片,为汉代风格的水中廊榭,设计典雅古朴,与周边的紫薇、玫瑰、荷花三大主题花景共同构成流花八景之一“荷塘烟雨”。整体景观色彩朴素淡雅、婉约灵秀,仿木栈道将各个景点巧妙连接,使亲水、赏花、观景合而为一,此亭目之所及,烟雨朦胧之际,细雨如线。听天籁雨声,心与景合,万籁俱寂,若临荷塘,烟雨缥缈,雨声空灵。荷姿摇曳,芳香四溢,雨溅水面,风拂荷叶,雨坠云动,触目千景。荷塘烟雨,一见心倾。心趋入静,忘记归程。
流花烟雨亭,于园东侧,依岸而设,拔水而立。亭筑二层,绿瓦飞檐,明朗通透。水榭弯廊,曲桥引入,如游龙戏水。亭与紫薇、水杉为邻。万荷簇拥,碧水清华,尽得南风之爽。晴迎朝阳而荡影;阴蒙烟雨入迷离。远景笼纱,如幻如真。凭栏佇立,极目放怀,清风习习,绿水粼粼。眼前红桥横卧,亭吧掩影,绿树环湖,湖光弄影,变幻多姿,湖中双双丽影,悠悠荡舟,如诗如画,真若人间天上也! 此亭目之所及、可见浮丘、芙蓉二岛分列南北,临水翠柳摇风,如幻如烟,诱人探秘,寻搜芳踪,岛内则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于落日余辉之际,一抹斜阳,万点霞光,湖天璀璨,浮光跃金,令人叹为观止。众摄影之友聚焦曲桥水榭,捕捉一纵即逝之丽景,可谓,夕阳无限好,湖景更多娇。
3、流花西苑
位于流花湖公园西侧,建于1964年,总面积3公顷,以展览盆景著称。流花西苑享有“岭南盆景之家”的美誉,苑内展出的盆景多为岭南流派的佳作和曾在国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数百盆造型,各异的盆景,妙趣横生,将大自然的风景浓缩在方尺之间,以小见大。其中有不少名贵的成型品种盆景,如稀有的黑松、珍贵的老罗汉松、榆树、雀梅、九里香等,树龄最长的约上百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受到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喜爱。苑内更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期间种下了的一棵象征中英两国友谊的橡树。
俗话说:“中国盆景看岭南,岭南盆景看西苑”,岭南派的盆景千姿百态,或苍劲挺拔、盘根错节,或高雅飘逸、枝叶扶疏,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流花西苑建成后由岭南盆景创始人孔泰初先生担任盆景技术指导,孔先生悉心在西苑培植佳作,将自己几十年的栽培经验和修剪技法传授后人,对岭南盆景艺术的发扬具有深刻意义,现在流花西苑仍栽植保养孔泰初先生亲手种植的盆景作品。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把其栽培的盆景作品雀梅《春复春》,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当时的埃塞俄比亚皇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期间,西苑则以国家领导人的名义,赠与女王一盆树龄六十年的九里香盆景,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4、蒲林广场
位于流花湖公园中心景区,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园内最大的活动广场。蒲林广场以“流花寄情”的意境融入,从总体造型到地面铺装效果,从水中花池到广场的铺装无一不体现“流花风韵”的意象,特别是广场的平面效果如同朵朵散落的花朵,与蜿蜒的溪涧、灵动的石山流瀑造景及错落有致的园林植物完美结合,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浣花溪中。广场南侧的“揽月阁”作为公园的制高点,可将流花美景尽收眼底。
相传南汉时期,南汉皇宫依水筑建了一座芳春园(又名甘泉苑),园内广建宫室楼台,遍植奇花异卉,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并修有一座木桥为枢纽,下可通舟。为解思亲之情,苑内宫女们每朝在甘泉苑宫内梳妆打扮时,掷隔残花于溪水中,落英缤纷,漂流桥下,期望花朵能带着那无限的情思随水飘流,飘出深宫园外,让亲人们能够看到,以此寄托思乡之情。。 流花有意,流水深情,深遂的流花随水飘流,飘到宫外的一条小石桥下,这就是有名的流花古桥。如今,小河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昔日流花桥的景致已不复存。现在,“流花古桥”位于市体育馆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之间。
5、浮丘
位于公园中区的一个湖心小岛,地形狭长、地势平坦,四面湖水环绕,占地约5000平方米,岛上景区种植了多种棕榈科植物,构成富于亚热带风光的特色园林景观,观景亭廊、花架连廊、荫生植物廊建筑融汇在内,各种花木掩映其中,使建筑和环境相融合,佳木葱茏、碧草如茵、花香流溢,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感官享受,置身其中,感受到步移景换,园外有园的意境,令人不禁产生找寻浮丘公勤劳致富背影的探胜欲望。
“浮丘”之名,乃是取自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浮丘丹井”而来。旧时羊城有三大名石,因形似印章而得名的“海印石”、浑圆如珠的“海珠石”以及如同出水山丘的“浮丘石”,“浮丘”系指浮丘石。 相传,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也瞎了一只眼,人称浮丘叔,在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度日。邻居见他们生活艰辛,不时送些麦豆给他们。浮丘公过意不去,便将送来的麦豆用来做作种子,到浮丘山下开荒种地。浮丘山的表土下全是红色砂岩,开荒十分艰难,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面下种。别人一天种3斤种子,他们种一斤种子需要3天。 然而到收成的时候,令人奇怪的事发生了。他们种的麦豆变成金灿灿的金豆,豆杆变成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为了报答邻居们长期的帮助,浮丘公他们悄悄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在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撒金巷,后来叫“积金巷”。
6、红桥葵堤
建于20世纪的50年代末,位于公园的中轴线,它是广州市目前最长、最直、最有特色的一条葵堤,现为广州市历史保护建筑。红桥亭由岭南近现代重要的建筑活动家、岭南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的核心人物——郑祖良于1959年10月设计建成;桥亭上有一块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董百振题写的横匾:翠舞飞霞,生动地描述了每逢晨昏,两旁的葵叶在朝、晚的霞光映照下如两条翠绿的彩带上下飞舞,仿佛在欢迎大家的到来。
建园初期,公园为遮盖横卧在湖面上陈济堂时代所建的市政供水管而修建了直堤,并在两岸遍植蒲葵树,故直堤又名“葵堤”。考虑到直堤紧贴湖面,葵荫浓密,景观色彩比较单一,因而在直堤中央位置建造了一座中国古典式建筑——桥亭,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园林景观。桥亭的柱、梁、桁、桷以及栏杆均以红色为主调,设计营造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体现出了一派畅朗轻盈的南国情调。立于亭间,视野开阔,南北相望,葵堤首尾呼应,东西远眺,湖面宽阔,碧水、蓝天、绿树尽收眼底。
7、落羽杉林
位于公园南端,占地约2500多平方米,因景区内种植数百株落羽杉而得名。高大的落羽杉错落分布在园道两旁,杉树的叶子状如羽毛,四时风光不同。近年公园因地制宜地在景区内设置了蜿蜒的园道和生态式休息平台,周边配置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园林植物,不同植物之间衔接线条自然柔美,并在湖岸边增设沿湖仿木栈道,让游客穿梭林中有亲水、赏花、享林多重景观感受,打造出游客亲近自然、吸收氧离子的绝妙之处。
春时新绿,夏日苍翠,秋季棕红,冬天落叶,落羽杉林景区一年四季景色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春夏,绿叶婆娑,杉树换新装,树枝上长出嫩绿的新叶,在这滴翠吐绿的树林里行走,静谧而清新,仿佛来到“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里;秋冬,披霞抹赭,随着气温降低,杉叶由绿变黄、直至全部变红,成为深秋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穿梭林中,看漫天飞舞的红叶,别有一番韵味。
8、红桥葵堤
建于20世纪的50年代末,位于公园的中轴线,它是广州市目前最长、最直、最有特色的一条葵堤,现为广州市历史保护建筑。红桥亭由岭南近现代重要的建筑活动家、岭南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的核心人物——郑祖良于1959年10月设计建成;桥亭上有一块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董百振题写的横匾:翠舞飞霞,生动地描述了每逢晨昏,两旁的葵叶在朝、晚的霞光映照下如两条翠绿的彩带上下飞舞,仿佛在欢迎大家的到来。
建园初期,公园为遮盖横卧在湖面上陈济堂时代所建的市政供水管而修建了直堤,并在两岸遍植蒲葵树,故直堤又名“葵堤”。考虑到直堤紧贴湖面,葵荫浓密,景观色彩比较单一,因而在直堤中央位置建造了一座中国古典式建筑——桥亭,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园林景观。桥亭的柱、梁、桁、桷以及栏杆均以红色为主调,设计营造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体现出了一派畅朗轻盈的南国情调。立于亭间,视野开阔,南北相望,葵堤首尾呼应,东西远眺,湖面宽阔,碧水、蓝天、绿树尽收眼底。
交通指引
汽车客运交通指引
省汽车客运站乘公交518路市少年宫站2走约340米流花湖公园(南门)
广州滘口客运站走约140米滘口站地铁五号线广州火车站换乘31路流花公园站
广州罗冲围客运站乘公交521路东风西路站2走约350米流花湖公园(南门)
广州夏茅客运站乘公交831路黄边北路站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走约640米流花湖公园(东北门)
广州越秀南汽车站乘公交80路广医站2走约410米流花公园站
广州芳村汽车客运站乘公交181路流花公园站
广州珠海客运站乘公交129路云桂村站换乘186路流花公园站
广州黄埔客运站乘公交517路车陂南站换乘518路流花公园站
广州天河客运站乘公交297路广医站2走约410米流花公园站
广州市内您可以乘坐以下汽车到流花湖公园
【公交】流花湖公园:2、5、7、12、15、31、38、42、62、105、133、181、202、215、239、251、288、289、518
【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C或D出口处直行500米
(以上路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