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咨议局旧址

2024-03-18 19:22:34 深圳旅游 116

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2号,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旧址现存有石砌荷池拱桥和主楼。主楼两层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厅内八柱环列,总体上为仿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咨议局作为清末新设置的政府机构,是当时立宪派人士议事和公开活动的场所。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广东咨议局旧址见证了黄花岗起义、广东独立、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史迹。

广东咨议局位于中山三路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内,建于 宣统 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

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旧址 地理环境

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主楼仿西方 古罗马式 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广东咨议局旧址 发展历史

广东咨议局旧址 成立

宣统二年(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11年广州爆发“三.二九”起义失败,牺牲的革命党人陈尸在咨议局前,后由革命党人 潘达微 殓葬于黄花岗。后来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写了一篇报道。

1911年 武昌起义 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 胡汉民 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

1921年5月, 孙中山 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广东咨议局旧址 搬迁

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1925年11月,国共合作大本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进这里办公。国共两党代表参加的最高政治决策机关――政治委员会也在这幢房子后座的远粤军总司令部楼上办公。当年,国共合作的许多重要政策、法令、指示就在这里制定,对革命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不少会议也在这里举行。国共两党大批革命活动家 毛泽东 、林祖涵、谭平山、吴玉章、 邓颖超 、李富春、沈雁冰、肖楚女以及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

广东咨议局旧址 毛泽东办公地

1925年秋,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时,就在这里二楼办公。他上任不久,10月15日,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为大会草拟了《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宣言》。热情赞扬广东工农群众为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还亲自撰写了不少战斗檄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

同年冬,毛泽东、李富春、林祖涵等曾在这里举办政治讲习班。妇女部长何香凝也在这里举办妇女运动讲习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当时,不少共产党人和社会名流都应邀在这里讲课。

广东咨议局旧址 召开会议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宣传工作报告》,并在会上和其他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右派进行过激烈斗争。会议选举了林祖涵、谭平山、毛泽东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后补中央执行委员。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又在这里召开。张国焘按照同陈独秀商定的让步方针,指导与会的中共党团,接受谭延闓、蒋介石等9人联名提出的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从此,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辞职,蒋介石却陆续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中常委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垄断了党政军大权。

广东咨议局旧址 集会场所

这座房子也是工农群众集会的重要场所。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工人代表会、省农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等单位亦经常在这里举行会议。1926年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就联合在此召开。我国工人运动领导人苏兆征、邓中夏、刘少奇以及全国各地代表一同在此参加会议,为中国工人运动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随着 北伐战争 的胜利发展,1926年10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各省区代表在此举行了联席会议,讨论了国民党中央及国民党政府北迁武汉等问题。

1927年1月,国民党中央北迁后,这里一直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所在地。广州解放后,1958年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此建立,它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广东咨议局旧址 成立历史

广东咨议局旧址的历史说来话长,分为三个时期:1908年清政府成立的广东咨议局;1911年12月16日, 广东军政府 时期“鉴于广东各界代表集会常受耆绅巨商的左右”⑴而决定通过选举成立广东省议会,会场设在咨议局旧址;1917年护法运动时在此召开非常国会。

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通过这面令旗,假戏真做,掀起立宪运动。广州先后成立了自治会和研究社两个立宪团体。1908年年底,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下诏“重申实行预备立宪”,令各省成立咨议局。1909年2月,粤督张人骏着手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在广州大东门外择地兴建咨议局会堂(地址在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咨议局的成立为地方精英提供了一个聚集力量、发表言论和参与政治的合法场所。广东咨议局成立的最初一年,议员们在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参政议政意识。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因禁赌案的纷争,广东咨议局因此也陷于瘫痪。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也悄悄消失。

1911年 武昌起义 爆发,11月9日广东各界代表在咨议局开会庄严宣布广东独立,“原省咨议局,也自无复活之理,乃成立以商界为主体的各界代表大会”⑵。11月17日,各界代表大会在咨议局召开第二次会议,宣布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选举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广东军政府是在辛亥革命后在广东建立的省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但由于人员良莠不齐,内部争权激烈,当时商会黄士龙为篡夺革命领导权,煽动广州军界和商界反对以胡、陈为代表的广东军政府,于第三次广东各界代表大会上指责各个部队所属不同而产生许多纠纷,提议统一军权,企图操纵大会代表推荐他来掌握兵权。经过一番折腾,胡汉民、陈炯明都对政局动荡的原因有进一步的观察和认识,他们认识到其时行使议会职能的“广东各界代表大会”,实际上为豪商巨贾所把持,每次会议都由他们越俎代庖;军政府的一切激进措施往往遭到他们的阻挠,黄士龙之流便以此为兴风作浪的场所。1911年12月16日,胡汉民、陈炯明、朱执信等经商议后,依照《临时约法》“三权鼎立”原则,决定通过选举成立临时省议会,制定和颁布《临时省议会选举法》,议员名额120名。临时省议会是“代议政治”的象征,它与咨议局有本质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取消了咨议局对议员的功名和财产的限制,并给妇女参加政治的权利,扩大了民主。1913年,省临时议会改组成正式会议。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大权,实行军事独裁,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为揭露段祺瑞以假共和行真专制,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决定南下广州护法,并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8月19日,南下议员讨论召开国会问题,因不足法定人数,“乃效法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举行国民会议的先例,取名‘国会非常会议’(俗称非常国会)”⑶。8月25日,非常国会在省议会会场举行开幕式,出席会议的议员120余名。非常国会从1917年8月成立至1922年8月结束,它是广州中华民国政府的最高机关。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再次离粤,陈炯明兵变后在广州建立起他的军阀独裁统治,并“逼国会议员离粤”⑷,其时北方吴佩孚控制北京政府,打起“恢复法统”的旗号,8月,以护法为名的议员北上参加国会,存在了5年之久的非常国会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亡了。1923年孙中山再次回广州仍有不少的国会议员提出再开国会,但孙中山已感无此必要,“国会自经历次政变后,其始终坚持正义者固不乏人,然欲借国会升官发财者,亦所在多有。换言之,国会实已成一废疾,不足起国人之信仰。……至于集会,则广东尚处在军事时期,难于另筹款充国会经费,即使粤局定下之后是否开国会于广东还须考虑”⑸中国历史进入了另一番景象,议会制度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咨议局旧址也成为了新的革命场所。

广东咨议局旧址 孙中山咨议局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一次

孙中山第一次到咨议局旧址的时间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让大总统职务后,为宣传三民主义而四处奔走,于4月25日到广州,27日出席广东省临时议会欢迎会。在欢迎会上孙中山“讲粤督问题,并促请省议会选胡汉民为正式都督”⑹“先生因粤省近日大局不安,登台陈述意见,略谓:‘兄弟到香港时,即闻有人欲行第二次革命,以图推翻广东政府,……我辈若不急起维持,将目前紧要事件速为筹划,恐祸端即见于顷刻。’‘盖目下时势如此危迫,亟应即日举定胡汉民先生为正任都督,以按大局,否则乱象立生。’”⑺。孙中山推荐胡汉民为都督,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广东政局,也调和了当时广东省都督和省议会之间紧张的关系。

1917年7月,为了反对北方军阀破坏民主,假“共和”真专制的行径,在离开家乡5年之后,孙中山又一次回到广州,进行捍卫民主的护法运动。之后,孙中山先生两度护法,两度离开广州,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这场斗争中,他提出了恢复约法、恢复国会的口号。在孙中山看来,“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 ⑻。倡导和推动广州非常国会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在这期间,孙中山先后八次到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二次

1917年7月19日,孙中山回到广州的第三天,出席广东省议会欢迎会,第二次到咨议局旧址。“正午12时,先生偕章太炎、胡毅生等到省议会,受到广东省议会正副议长罗晓峰、陆孟飞等热烈欢迎。”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演说,他首先说明了这次返粤的原因:“‘现中国为混乱时代,旬日之间,变幻已多。故兄弟在沪时,原定之计划亦因而微有更改也。’ 此次张勋复辟,‘一年之前早有所闻。兄弟亦久已密筹对付之策,惟多数人士,皆不疑有复辟之事出现,以至不能防止于未然,亦可惜矣’。” ⑼孙中山还提出了在广州召开国会的主张。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三次

8月25日,孙中山列席国会非常会议,第三次到咨议局旧址。这天,国会非常会议在广东省议会举行开幕式,到会议员120余人。孙中山及程璧光、朱庆澜等均列席祝贺,他在开幕式上致祝词:“今北部为叛党所据,遏绝民意,乃相率而会于粤东,举行非常会议,由此而扬谠论,纾嘉谟,建设真正民意政府,起既绝之国运,以发扬我华夏之光荣于世界。”⑽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护法运动的进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广州军政府是在国会作出决议产生的,它能代表中华民国,合乎法律,具有号召力。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四次

9月10日,孙中山第四次到咨议局旧址,于国会非常会议第六次会议上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发布《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布告》,宣布就职。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五次

1918年1月17日。孙中山第五次到咨议局旧址,参加广东省议会和非常国会谈话会,“主要商议解决筹备召开正式国会及其经费问题。”⑾孙中山认为,召开正式国会,所有条约签字国将会承认临时政府,这样临时政府就有权提取广东海关收入和盐税结余,供各方面使用。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六次

1月22日,孙中山第六次到咨议局旧址,莅临广东省议会第四次临时会,再次呼吁从速议决国会经费问题,但这次仍像上次一样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七次

2月7日,孙中山第七次到咨议局旧址,宴请国会议员及省议会议员。⑿并发表关于宪法问题的演说,认为国家强弱的关键在于宪法,主张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及监察这五权宪法。

1918年5月,非常国会召开会议改组军政府,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0年,孙中山为了继续“护法“,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决定夺回广东革命根据地,命令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同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主持政局,临时恢复军政府。为了建立正式政府,领导全国革命,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八次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第八次到咨议局旧址,就任 中华民国政府 非常大总统,发表就职宣言。上午8时,国会参议院议长林森赴总统府授当选大总统证书,9时30分在国会礼堂由议长林森主持举行授印典礼。孙中山宣誓就职:“……竭诚尽志,以救民国,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巩固共和基础” ⒀。发表了对内外宣言,提出地方自治、和平统一、开放门户和发展实业四大政治主张。

广东咨议局旧址 第九次

10月13日,孙中山第九次到咨议局旧址,出席国会非常会议,报告财务状况及准备出巡广西北伐的原因。护法政府的第二次组建,没有得到美、德等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同时孙中山认为广东只是偏安一方,苟且能图存,而非久安长治,如能出兵则可以统一中国。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孙中山所提出的北伐出师案。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咨议局旧址。

随着北伐的失败,陈炯明叛变,国会议员多转向北京政权等诸多变故,使得孙中山对国会开始厌恶起来,1923年7月4日,孙中山在给上海徐谦的复函中写到:“……不愿再受所谓议员选举我为总统,我只愿当革命党之总统……”⒁。1924年1月4日,孙中山在大本营军政会议上明确表示:“北京国会恢复以后,议员丑态贻笑中外,实违反全国民意,今日不当拥护猪仔议会。”⒂这说明,孙中山的“议会政治”的意识已非常淡薄,而越来越多的依靠国民党来实现他革命的目的了。1925年10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从越秀南的惠州会馆迁到咨议局旧址,孙中山却不可能再次回到这个他曾经期望也失望过的地方了。

广东咨议局旧址 注释

⑴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第624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⑵段云章、陈敏、倪俊明著《陈炯明的一生》第33页 河南出版社 1989年出版

⑶杨万秀、钟卓安主编《广州简史》第396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⑷丁旭光著《孙中山与近代广东社会》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⑸《大元帅对于国会之态度》,《 广州民国日报 》1923年11月10日

⑹王俯民著《孙中山详传》下册第681页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年出版

⑺陈锡祺主编《 孙中山年谱长编 》上册第694页 中华书局 1991年出版

⑻《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115页 中华书局 1985年出版

⑼陈锡祺主编《 孙中山年谱长编 》上册第1039页 中华书局 1991年出版

⑽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第1052页 中华书局 1991年出版

⑾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第1093页 中华书局 1991年出版

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孙中山年谱》第222页 中华书局 1980年出版

⒀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第1352页 中华书局 1991年出版

⒁《孙中山全集》第8卷 第3页 中华书局 1985年出版

⒂《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10页 中华书局 198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