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花都革命 烈士 陵园 ,比邻花都区著名学府秀全中学,占地面积10206平方米。占地面积10206平方米,是1959年12月为纪念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花都革命烈士而建立的。1994年11月被中共花都市委、花都市政府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简介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比邻花都区著名学府秀全中学占地面积10206平方米,是为纪念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花都籍革命烈士而建,1994年11月被中共花都市委、花都市政府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正门原来朝南,因为南边正好是秀全中学校区,通行不便,后来改北门为正门。烈士陵园被朱红的铁栅栏围着,大门也是栅栏式的铁门。进去以后是一个水泥小广场,广场周围悬挂了一些双拥宣传栏。平时一般空着,清明节或者烈士公祭日用作停车场。广场过去是一个三间四柱的水泥牌坊,牌坊上有胡文汉先生撰黄国强先生书的对联,正面是“碧血沃河阳凛凛英风存浩气,忠魂凝菊石铮铮铁骨铸丰碑”,“生为人杰死作鬼雄千古仰,泽被山河德昭日月万民钦”,横额“英灵永存”。反面是“故土已腾龙山水同欢歌舜日,新花长吐艳城乡竞富慰英魂”,“一脉馨香巴水流芳名不朽,千秋德泽丫山焕彩业长兴”,横额“日月同辉”。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 历史背景
园内花果山上耸立着一座高约12米的纪念碑,碑体南面贴着“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金漆大字,纪念碑下长着茂盛的松柏树。花果山坡上环绕纪念碑,建有四角纪念亭一个,五角休息亭一个,六角休息亭两个以及办公接待楼一座,花果山下建有一座用花岗石建筑的纪念牌坊。纪念碑初建时铭刻了125位烈士英名,1993年3月,中共花县委员会、花县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碑上续载了革命烈士45名,现碑上共刻有170名烈士英名,其中辛亥革命时期18名,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65名,抗日战争时期4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73名。纪念碑的东面还安葬着孟祥武等8名烈士。
这些花都的 英烈 们,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保卫和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英勇奋战、前赴后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的伟大革命精神,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每当清明时节,便有大批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干部、学生到陵园缅怀先烈,举行纪念活动,平时也有不少市民到陵园瞻仰、参观。近三年来,政府投入了200多万元对陵园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缮,绿化美化,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花都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志
花县人民素具光荣革命传统,自辛亥革命以来,县内不少有志之士,为解放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贡献出宝贵生命。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花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建立“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一百二十五位烈士英名,让后人瞻仰。
一九九三年三月,中共花县委员会、花县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重修,续载烈士四十五名,共一百七十名。其中辛亥革命时期十八名,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六十五名,抗日战争时期四名,解放战争时期十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七十三名。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应继承烈士遗志,为建设繁荣昌盛的新花县而奋斗!
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因后来又补刻1名,如今纪念碑上共刻有烈士171名。过碑亭再向上走便是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在边长为4.1米正方形的基座上,四周围有护栏,碑高约12米,向南背北,碑体如一柄长剑直插苍穹,顶端饰有五角星,正面从上而下镶“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金漆大字,底座正面镶“永垂不朽”四个大字。
纪念碑底座东面及北面镌刻着171名烈士的姓名,其中东面88名,北面83名,分别为:
一、黄花岗起义烈士18名:
徐应安、徐日培、徐容九、徐满凌、徐沛旒、徐礼明、徐培添、徐茂燎、徐熠成、徐昭良、徐广滔、徐进炲、徐保生、徐临端、徐松根、徐廉辉、曾日全、江继复。
二、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烈士65名:
王炳坤、王福三、王湛思、王廷灌、王锦盛、王祐明、王树衡、王德干、王湛科、王树渠、王 彭、王贯岑、王树根、林宝宸、陈道周、邝六柱、邝满潮、邝密培、邝泮清 、卢水能 、卢灼桐 、卢连现、卢显封、卢福九、刘伯强 、刘胜侣 、黄锦燎、黄日仓 黄毅雄、黄秋声、黄树、黄梯 、黄锦江、黄演、黄猛、黄宪堂、邱社彩、邱仕冲、侯立池 、侯绪龙、侯辉茹、侯永伦、何谓、何茂、沈荣谦、沈荣练、沈载典、罗恩、罗洋、范时锦、范时双、范时生、钟海深、钟杞荣、郭奕丁、江金土、江湛葵、江美元(女)、江汝谦、潘贵娣、谢伦、吴兴、徐广畅、徐茂南、徐宝斌。
三、抗日战争时期烈士4名:
李守纯、王泽民、庾沛全、刘绥华。
四、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2名:
黄飞、黄志明、黄伯新、邱道辉、邱木、 梁耀祝、侯东、范忠明、许玉根、孙亚金、钟梓坤、陈建廷。
五、抗美援朝烈士29名:
黄松均、杨容祥、谢志荣、罗振英、任镇亨、甘会联、李德高、曾广满、庾照成、刘沛坤、洪新、梁耀枨、汤兴旺、黄永忠、汤炯新、曾昭柏、林辉明、叶焕、刘志坤、邝照晚、任海波、谢维修、胡祥万、江高烟、高道、王福潮、黄丝细、刘光甫、利洪柏。
六、对越自卫还击烈士10名:
梁志容、陈汝海、罗伟强、杜日广、黄国伟、徐国源、麦活星、甘锐祺、潘中林、侯耀华。
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烈士33名:
钟耀炳、廖朝木、王天湛、 王燮荣、王国枝、王伟庄、黄其居、黄应澄、邵瑞禁、陈金常、陈柱深、陈海滨、龙玉铁、江伯燎、江有桐、袁伯强、徐长能、徐锦凌、卢崇津、甘铭基、谢财、罗玉宏、罗向华、利淑英(女)、李根祥、刘昌荣、洪正庄、汤永强、汤彬、孟祥武、程向前、王岳锋、梁裕荣。
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先声,相较历次起事的惨烈程度,孙中山先生有言,“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而其中牺牲烈士又以花县为最多,超过了黄花岗起义牺牲总数86人的五分之一。说起黄花岗花县18烈士,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徐维扬,不能不提到一个村—三华村。 徐维扬是黄花岗起义的组织者,也是花县40人参与起义的召集者。起义时分两路(时称选锋队)进攻两广总督署,黄兴率领一队,另一队就是徐维扬率领。为什么要提三华村,除了徐维扬为三华村人以外,黄花岗起义花县参与的40人大部分是三华村人,牺牲的18烈士以三华村为多,占了7人。
起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非亲历者难以想象,从1919年徐维扬的自述中可见一斑:
是日也,北江健儿抵省者百有余人,其得混入城内及期举事者,六、七十人耳。维扬偕烈士等先后抵小东营总机关部,至则省内外各同志在座者数十人,而各路健儿,未克仓卒集也。黄公克强(黄兴)乃扼腕慨叹,不得已变更原定计划,转为擒贼擒王计。拟分两大队,省内外同志,由黄公亲自率领。北江同志则归维扬指挥,并力合攻督署,以侥幸于一逞。众韪其说,于是怀短枪,挟炸弹,振臂一呼,剑及屦及,风驰电掣,当者披靡。须臾至督署,霹雳一声,而难作矣。黄公克强、林公时爽,以一队先攻督标箭道。维扬以一队入东辕门,清管带金振邦,率兵仓皇拒战。斯时也,枪声喧如急雨,弹烟浓于乱云,喊呐崩天,血花溅地,此蹶彼兴,前仆后继。徐广滔血泊于前门,徐临端脑涂于甬道,徐礼明冲锋扑进,及阶而颠。徐进炲伏尸酣斗,饮弹而殒。其他同志之破脰残肢断臂折胫者,不可胜计。而敌军亦死亡枕籍矣。无何金振邦毙,敌鸟兽散,我军坏麒麟门入,搜张呜歧不可得,因纵火焚署毁其巢穴。旋据探报,敌由水师行台及观音山集大队将至,乃返身出署,分头迎敌。比出,瞥睹赫然数尸可辨者二:其在华宁里口之社前者,为林公时爽。其督署照壁外者,为曾君日全。念国事之艰难,虽欲涕而无从矣。于是急遣徐满凌等至洛城街,以进拒观音山之敌。而己则率同志走司后街,以拒水师行台之敌。满凌等至德宣街口与敌遇,乃巷战于莲塘街。江君继后,一枪当先,发必命中,敌军不支而退。江君追奔逐北,奋不顾身,遂及于难。时敌兵居高临下,势不可以仰攻,满凌等乃入莲塘街、大石街之机关部,会同莫君纪彭、俞君纪云等,攀登屋瓦,遥向观音山猛击。鏖战良久,不能克。时已薄暮,各街署之守卫森严,计不如脱险为后图。然满凌等初出于乡,省中途径莫能悉。莫君纪彭任先导,中途相失,遇一击柝者,丐其引至小北门。击柝者竟不北而南,曲折引至仓边街,突与巡防营遇,击柝者遁。满凌等亦且战且退,及小北直街高阳里口,又有大队巡防营至,不得已躲入源盛米店,屯米囊作垒,抵死与敌抗,状类负隅之虎。敌军虽众,逡巡却望而不敢进。支持一昼夜之久,弹垂罄,店之门前又为敌所燔,乃相率越后垣冲围而遁。是役也,徐熠成、徐培添、徐日培均以身殉。徐容九则身受重伤,及家而殁。徐满凌则中弹被擒,不屈而死。
烈士已去,精神永存。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94年11月被中共花都市委、花都市政府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0月14日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每年清明节或者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都会有政府机关、各类团体、企业、学校、个人等一批批社会各届人士前来祭拜烈士。最显眼的是一群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献上鲜花。当孩子们在纪念碑前举起右手时,老师会告诉他们:这些是值得记住的人。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