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大押
东平大押位于广州中山四路、越秀中路交界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清代当铺碉楼“东平大押”(又称清代大东门当铺碉楼旧址)是旧广州地标性建筑之一,变身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后,对外免费开放。
东平大押 历史
“东平大押”古碉楼,位于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
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楼状。如今仅存当铺的仓库楼,四面都有开窗,窗口都是内大外小,花岗岩石窗套,屋顶建有女儿墙,使得整幢建筑外观上呈现出碉堡状,其于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
百余年前,400多家当铺林立羊城,以至于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飞烟灭,在老城区仅存几座碉堡式当铺让人留下印象深刻,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东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羊城物事的兴、衰、荣、辱。
清末民初广州珠江北岸,老城区东西全长不过4公里左右,民居商铺鳞次栉比,多为低矮平房,城市制高点除了越秀山镇海楼、石室(圣心大教堂)、六榕塔和光孝塔外,其余的地标式建筑竟是六座大当铺,它们自西而东顺次排列,分别是西关大押(西关)、宝德大押(宝庆中约)、 迪吉大押 (梯云路)、昌兴大押(龙津西)、宝生大押(西门口)和东平大押(大东门)。这六座大当铺均高出全城天空的轮廓线,最高的要数西关大押,第二的是东平大押,第三的是宝生大押。
广州典当业鼎盛期在清末民初,全城总数超过400家,真是“当铺多过米铺”,主要群集于商业旺地西关一带,当时流传一句行话“要找老当铺,先到西关来”。在当时,进出银行是体面兴旺的表示,涉足当铺则被视为败家行为,所以,大凡当铺入门正中处,必置一座高大屏风,俗称“遮羞板”,藉以遮挡行人视线。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以后,广州新式银行陆续开业,典当生意不断受到挤压,加之政局动荡,当铺经营艰难,最终由盛转衰,一批批“执笠”。
东平大押 博物馆展示
典当博物馆一楼是主展厅,复原了明末清初当铺的高柜台和典当的场景。
二楼展示了近代典当的文史资料、图片和实物。
三楼则展示了现代典当业的发展和革新,同时也用作举办各类典当物品的鉴赏和知识讲座。
此类博物馆除澳门设有外,广州的东平大押是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 开放时间
东平典当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9:30至16:30,逢周一闭馆。
出于保护建筑、文物的考虑,这座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一次性可容纳的观众数量约为15~30人左右
东平大押 特色
当字,也叫花字,是旧式当铺为了方便,自创出来用于书写当票的缩写字体。“当字”共有超过千个,常用的也有三四百个。
据说学习这种文字是典当行业学徒的入门必修课。由于这种字古怪潦草,外行人根本无法辨认,所以广州街坊也形象地称之为“鬼画符”。